客服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摘要 » 正文

论文摘要:角色转换与身份认同:不同社会化媒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微博与微信为例

10210 人参与  2022年02月06日 14:31  分类 : 论文摘要  评论




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Facebook、Twitter引爆的社交媒体浪潮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在中国,以SNS社交网站、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介,不但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而且还赋予我们制造和发布信息的权力,更重要的是它们改变了个人自我表达与人际互动的方式,而其中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更是引发了一场全民追逐的新风尚。同时,由于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崛起,社交元素成为了互联网中的基本属性,而传统媒体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为了挽留受众、争取生存可能,不仅在自己的网站上加入了社交元素,甚至还直接投入社会化媒体的怀抱,将自己作为社交平台上一个普通的内容生产者与发布者,与其他用户一起受到不同新媒体的影响。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个媒介成为另一个媒介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个人用户都一起成为了网络媒介的内容。


由此可见,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并引起了互联网自身的技术和理念的革新,从而最终影响了个人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和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传统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本文主要探讨的重点是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社会化媒体对个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网络社会毕竟是由无数意义符号建构起来的景观社会,而不同的社会化媒体本身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媒介场景,所以身处虚拟世界中的个体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就会展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即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选择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媒体则体现出个体对自身的价值判断和身份认同。因此,本文将分别从角色理论中符号互动论的角度来探讨个体在不同社会化媒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个体角色转换的原因以及其所带来对认同方面的影响,从而展现新媒体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文研究内容是通过对微博和微信用户不同的变量进行分析,包括头像、姓名、转发和原创数量与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不同社交媒体用户所运用和分享发布的内容的差异。仔细分析我国近几年出现的社交媒体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站开始呈现分众化倾向,同时同一用户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所呈现的状态也有所区别。根据本文研究发现,用户在微信上基于相同的身份背景和熟人网络,因而扮演着自我炫示者的角色,互动性和对等性也很高;而新浪微博虽也是展示自我的平台,但用户却扮演追随者或粉丝的角色并以具有话语权的微博账号为中心,把其作为信息收集和共享的平台,微博虽为开放的平台却已经开始呈现等级化的倾向。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社会化媒体中个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展现着不同的自我,这不仅是由于媒介自身结构和属性所产生的媒介场景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而且是由于这种媒介环境所形成的的媒介认同和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而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形成又是脱离了社会束缚,其必然会带来自我的形象割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从而使整个现实社会离散成由一个个圈子组成的部落化社会。



来源:半壳优胜育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87cpy.com/217805.html

云彩店APP下载
云彩店APP下载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站内导航

足球简报

篮球简报

云彩店邀请码54967

    云彩店app|云彩店邀请码|云彩店下载|半壳|优胜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英超 | 德甲 | 西甲 | 法甲 | 意甲 | 欧冠 | 欧洲杯 | 冬奥会 | 残奥会 | 世界杯 | 比赛直播 |

Copyright 半壳优胜体育 Rights Reserved.